福利温馨提示
酷夏狂欢—红包雨活动即将开启,请做好抢红包准备!教资笔试保教知识点:
一、儿童发展概述、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1.社会学习理论:
由班杜拉建立,他将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做中学)和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在学校存在大量的观察学习。
2.认知发展学说:
认为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代表人物为皮亚杰。
(1) 皮亚杰提出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其中,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图式。顺应是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
(2) 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在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出现了物体恒存、感觉和动作化、思维开始萌芽、主体与客体分化、因果关系初步形成。在前运算阶段(2-7 岁),出现了语词、表象和形象图式;不能理解守恒,思维不可逆,泛灵论,以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证明儿童存在自我中心倾向。在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具有抽象概念, 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能理解守恒,去自我中心,出现具体逻辑思维。在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3.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 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 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 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 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 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4.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注意分散。
(2) 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3) 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4) 幼儿的“多动”现象。
5.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1) 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2)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 无关刺激的干扰。
6.如何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1)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3) 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时间。
(4) 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
二、幼儿记忆、想象、思维的发展
1.幼儿记忆的特点:
(1) 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2) 以机械识记为主导,意义识记逐步发展。
(3)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 记忆的恢复现象。
(5) 回忆的发展。
2.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 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2) 丰富生活经验。
(3) 培养有意记忆。
(4) 教授记忆策略
3.想象的分类:
(1) 根据新形象的有无目的性:
①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②有意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2) 有意想象按其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分为:
①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某 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②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幼儿想象的特点:
(1) 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 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 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4) 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5.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 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2)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 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 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 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 教给幼儿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6.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 直觉行动思维: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平低,更多依赖于感知动作 的概括。其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2)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3)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 进行的思维,6、7 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7.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1) 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2) 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
(3)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4) 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5) 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幼儿情绪情感、个性的发展
1.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1) 情绪的社会化。
(2)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3)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2. 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道德感。
(2) 美感。
(3) 理智感。
3.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1)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2)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3) 成人的情绪自控。
(4) 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 象法)
4.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 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 从对个别的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 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 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5.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1)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
(2)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又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 活泼好动。
(2) 喜欢交往。
(3) 好奇好问。
(4) 模仿性强。
(5) 好冲动。
四、幼儿社会性、动作和语言的发展
1.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1) 幼儿自身的特征。
(2) 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3) 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2.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 社会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电视媒介。
(2) 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3) 移情。
3.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 首尾规律。
(3) 近远规律。
(4) 大小规律。
(5) 无有规律。
4. 幼儿言语发展的表现:
(1) 语音的发展:3-4 岁幼儿已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的全部语音。
(2) 词汇的发展: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词汇中,主要是实 词。其中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3) 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 种形式的句子
(4) 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出现;情境性言语的发 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5) 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5.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 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 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4) 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 注重个别教育。
五、幼儿教育概述、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3) 教育目的。
2.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1) 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 展。
(2) 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3.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
(1) 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2) 游戏理论
(3) 协调原理
(4) 亲子教育
(5) 儿童的本能
(6) 教学即生活
4. 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
(1) 儿童中心主义
(2)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 活动课程论
5.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1) 儿童的心理发展观: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心理具有吸收力、具有敏感期、发 展具有阶段性
(2) 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3) 教师的作用
(4) 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5) 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
6.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1) 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 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①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②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③幼儿园课程理论:课程的中心——环境,课程的结构——五指活动,课程的实施—— 单元教学、整个教学法、游戏式的教学
(3) 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7.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1) 生活教育的目的观: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 的需要而教育。
(2) 生活教育的内容观:“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3) 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4)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六、幼儿园教育的原则与特点、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教师
1.教育的一般原则:
(1)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 发展适宜性原则
(3) 目标性原则
(4) 主体性原则
(5)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6) 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7) 整合性原则
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1) 保教结合原则
(2)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 教育的活动性和多样性原则
(4)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3.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1) 启蒙性
(2) 生活化
(3) 游戏性
(4) 活动性
(5) 潜在性
4.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1) 生活管理
(2) 教育管理
(3) 其他管理
5. 幼儿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
(1) 劳动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2) 劳动的创造性
(3) 劳动的示范性
(4) 劳动的长期性
6. 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
(1) 教师是儿童一日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2) 教师是儿童社会沟通的中介者
(3) 教师是社区资源的整合者
7.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1) 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2) 健康的身心素质
(3) 能力素质
8.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1) 观察力
(2) 沟通的能力
(3) 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七、政策文件解读、生活指导
1.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1)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 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 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 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 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2.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
(1) 师德为先。
(2) 幼儿为本。
(3) 能力为重。
(4) 终身学习。
3.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 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2) 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是全面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者
5.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
(1) 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2) 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3) 强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八、幼儿园环境创设
1.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1) 提供发展保障
(2) 促进身心健康
(3) 激发创造潜能
2.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 目标导向性原则
(2) 发展适宜性原则
(3) 幼儿参与性原则
(4) 开放性原则
(5) 经济性原则
(6) 安全性原则
3. 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适宜性原则
(3) 丰富性原则
(4) 层次性原则
(5) 操作性原则
4.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
(1) 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2) 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
(3) 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5.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1)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 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 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6.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1) 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学习环境、生活制度、师生关系、儿童的 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
(2)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7.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1)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①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②培养独立性
③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 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①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
②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③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④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九、幼儿园游戏指导
1.儿童游戏的特征:
(1)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 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3) 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4) 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
(5) 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2.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1) 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2) 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3) 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4) 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5) 在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
1.儿童游戏的条件创设:
(1) 游戏的时间。
(2) 游戏的环境与材料。
(3) 丰富知识经验。
2.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1) 物理环境因素:玩具及材料、场地、游戏时间
(2) 社会因素:家庭、同伴、电视、课程方案
(3) 个体因素:性别、年龄、个性、健康、情。
3.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1) 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2) 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3) 确定指导的时机。
(4) 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5) 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4. 方案教学:
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 散,编制主题网络,将概念予以分化、放大,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是 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5. 多元智能观:
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 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 察者智能。
十、教育活动的基本概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
(1)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2) 活动性原则
(3) 发展性原则
(4) 直观性原则
(5) 个别对待原则
2.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 集体活动
(2) 小组活动
(3) 个别活动
3. 领域活动的特点:
(1) 知识经验有较强的系统性
(2) 有较强的渗透性
(3) 强调与儿童生活的联系
(4) 强调促进儿童素质的提高,着眼于终身可持续发展
4.主题活动的特点:
(1) 知识的横向联系
(2)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3) 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
(4) 富有弹性的计划
(5) 需要刻意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
(仅供参考,可通过相关教材、题库等认识与理解幼师教资保教知识点)。
上一篇: 化学教资证能教小学吗
下一篇: 小学教资能教哪个学科科目